為推動商業銀行強化大額風險暴露管理,有效防控集中度風險,中國銀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於1月5日起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6日中國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銀監會連發監管令,銀行業再迎大消息!一起來看重點↓
①商業銀行委託貸款資金不得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資產管理產品等投資;
②監管重點聚焦主要股東,防止其濫用權利、掏空銀行等行為。
③商業銀行將委託貸款業務與自營業務嚴格區分,加強風險隔離和業務管理;
④銀監會規範委託貸款業務,商業銀行不得提供各種形式擔保。
銀監會:商業銀行委託貸款不得從事債券期貨等投資
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明確,委託貸款資金不得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資產管理產品等投資,不得作為註冊資本金、註冊驗資,不得用於股本權益性投資或增資擴股等。
《辦法》明確:
委託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委託代理業務,商業銀行作為受託人,按照權責利匹配原則提供服務,不得代委託人確定借款人,不得參與貸款決策,不得提供各種形式擔保;
委託人應自行確定委託貸款的借款人,對借款人資質、貸款專案等進行審查,並承擔委託貸款的信用風險。
《辦法》對委託貸款資金來源提出合法合規性要求,商業銀行不得接受受託管理的他人資金、銀行的授信資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類專項基金、其他債務性資金和無法證明來源的資金等發放委託貸款。
《辦法》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總體要求,明確規定委託資金用途應符合法律法規、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資金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或投資國家禁止的領域和用途,不得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資產管理產品等投資,不得作為註冊資本金、註冊驗資,不得用於股本權益性投資或增資擴股等。
《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將委託貸款業務與自營業務嚴格區分,加強風險隔離和業務管理。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委託貸款管理資訊系統,確保該項業務資訊的完整、連續、準確和可追溯。
《辦法》明確,商業銀行違規辦理委託貸款業務的,由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其行為嚴重危及商業銀行的穩健運行、損害客戶合法權益的,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將對違規辦理委託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依法採取相應監管措施或實施處罰。
銀監會:防止商業銀行主要股東濫用權利
為防風險治亂象,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補齊制度短板的監管安排也在持續發力。中國銀監會5日發佈《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健全穿透式監管框架,對主要股東行為、股東資質、資訊披露等進行規範。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前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參股或收購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但一些亂象也隨之發生,如違規使用非自有資金入股、代持股份、濫用股東權利等,辦法旨在規範商業銀行股東行為,保護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辦法將監管重點聚焦主要股東,防止其濫用權利、掏空銀行等行為,要求主要股東披露股權結構直至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並限制主要股東入股商業銀行數量,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辦法同時要求主要股東自取得股份之日起五年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股權、不得違規干預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
為解決利益輸送等問題,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對主要股東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最終受益人等單個主體的授信餘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淨額的10%;對單個主要股東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最終受益人的合計授信餘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淨額的15%。
當前信託產品、證券公司資管計畫、保險資管計畫等金融產品已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投資者。為規範金融產品入股商業銀行,辦法規定,單一投資人、發行人或管理人及其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控制的金融產品持有同一商業銀行股份合計不得超過該商業銀行股份總額的百分之五。
股東資訊的全面、真實、準確,是商業銀行股權管理的基礎。針對隱形股東、股份代持等違規行為,辦法明確了主要股東資訊報送責任、商業銀行資訊核實責任以及監管部門的最終認定責任。
對違法違規股東有何監管措施?辦法規定,監管部門將對違規不改正的股東採取限制股東權利,責令商業銀行控股股東轉讓股權等措施。同時,通過資訊披露、聯合懲戒等方式,借助市場力量做好股權監管工作。
辦法施行後如何對現有存量股東進行規範?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依法合規、分類處置、穩妥推進、保持穩定”的原則,下發通知對現有存量股東進行規範,區別不同情形給予不同的過渡期。
銀監會:銀行業脫實向虛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2017年被金融業稱為“史上最嚴”監管年。監管令密集發佈,整治金融亂象重拳出擊,銀監會表示,強監管不僅有效遏制了銀行業脫實向虛的勢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進一步增強。
2017年前11個月,銀行業新增貸款13.3萬億元,貸款增速自2015年以來首次超過同期資產增速。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特別是同業理財累計淨減少3萬億元,理財中的委外投資較年初減少5888億元,表外業務逐漸回歸表內,銀行業脫實向虛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中國銀監會現場檢查局局長 王朝弟:比如說理財業務,增長速度比同期下降了26個百分點,比上一年少增了將近4萬億,意味著空轉的減少。同時也意味著這些資金//開始向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方向去回歸。
2017年銀監會還加大了對金融市場亂象的監管和處罰力度,2017年全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452件,其中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金額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
中國銀監會現場檢查局局長 王朝弟 :今年銀行業案件高發的勢頭,特別是大案要案高發的勢頭得到初步的遏制。通過專項整治行動,基本上拆除了影子銀行這個隱形炸彈,為銀行業下一步持續健康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轉載自經濟日報
來源:綜合經濟日報、央視財經、人民日報等
Return to lis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