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日報
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648.29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1.36\%;65歲以上老年人口1115萬,占戶籍人口的14.45\%。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財富的增加,近年來,法院受理的財產繼承糾紛也呈直線上升趨勢。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房產繼承等涉房糾紛占涉老財產糾紛的76.4\%。因所涉財產價值較大,雙方矛盾比較尖銳,往往處理難度較大。不少老年人對身後財產處理問題表示擔憂。
為了防止子女因財產起糾紛,也為了避免子女將來繼承財產的繁瑣手續,不少老人會選擇生前立下遺囑。然而,對於掌握法律知識不多的老年人來說,想要立一份有效的遺囑似乎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法院調研數據顯示,超過60\%的遺囑被法院認定為無效或部分無效。
伴隨著2013年國內首個公益遺囑庫——中華遺囑庫的正式成立,近年來,深圳、山東、甘肅、南京等地的一些老齡機構也紛紛成立了立足服務於當地老年人的免費遺囑庫。從這些遺囑庫目前的運作情況來看,免費遺囑受到不少老年人的追捧。
免費遺囑受追捧背後,凸顯的是我們現有法律制度的滯後。據瞭解,我國現行繼承法是1985年制定的,至今已有30多年。那時,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家庭財產少,繼承關係簡單。現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私有財產狀況、家庭關係等與繼承法頒佈之時相比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繼承法已無法滿足和應對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需求。
超半數代書遺囑無效
按照人們的一般理解,只要立了遺囑,身後事就已經安排好了。其實,事情並非那麼簡單。南京市基層法院在審理案件中發現,相當比例的繼承糾紛之所以發生,是因為被繼承人生前悄悄訂立遺囑,但由於立遺囑人,特別是老人對相關法律規定不甚熟悉,所訂立的遺囑可能缺乏法律效力,最終還是按照法定繼承處理。
Return to lis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