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banner

用法律之手托起信用报告的公信度

Time:2021-09-01 | Click:531 | Author:Jiadesen
自4月26日起,上海、湖北、青海三地居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届时,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15个省份。(4月24日新华网)   社会诚信失范造成的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等问题频发,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动作频频: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的代表、委员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热议;4月1日,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联合签署的《“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3月21日,《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试行)》正式公布实施……   15省份可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为公众打开了自我信用倒查的渠道,减少了个人存有不良信用记录却还浑然不知的被动与尴尬。在此之前,由于查询渠道不畅,很多人就遇到这种尴尬的事。笔者就曾在单位要求申请办理信用卡时,才发现早年申请却从未使用的一张信用卡因拖欠年费留下了逾期还款记录,尽管那张卡早被停止,但这个不良记录所造成的被动一直困扰在笔者之心,也让笔者对个人信用报告的信息管理产生了疑惑。在笔者看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个人信用的征集、发布、使用与核销等,才能切实提升个人信用报告的公信度,而不至于“让人躺着中枪”。   目前,我国关于规范信用系统建设的法律尚未出台,作为依据的主要是2013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此条例虽然对征信活动进行了规范,也明确了异议和投诉途径,但是可操作性还有待完善。一是个人信用的征信主体有哪些,欠缺公示,社会对此知之甚少;二是个人信用不良记录被纳入信用报告,欠缺告知程序,给不良记录者带来被动;三是哪些情形的不良信用载入个人信用报告,标准不一、不明,让人无所适从;四是发现信息记录有误,如何消除,规定不细,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予以重点考虑的,社会各界要求尽快制定《个人信用法》的呼声日益高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31名天津代表就此联合提出议案,我们也期待着立法工作能够尽快启动。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信用不再仅仅是“面子”问题,将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充斥到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不但要让人可以方便地查到自己的信用报告,更要提前让人认可的自己不良信用记录,让每一条不良信用记录都毫无争议、板上钉钉,则个人信用报告的公信度自然无话可说,公民对个人信用报告就会更加敬畏,对个人信用就会倍加珍惜。 Return to list page